English

发展奇迹改变不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2000-11-10 来源:光明日报 胡永琴 刘松枝 我有话说

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但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一些人开始怀疑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规律还是否正确,西方资产阶级更把它当作证据来否定社会主义,声称“资本主义终于胜利了”、“资本主义万岁”。对于这些怀疑和否定,我们必须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和矛盾的考察中给予回答。从理论上解决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对于我们认清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理想信念,大有裨益。

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变

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资本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趋向,但当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依然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就是资本社会化和国际化并没有改变企业私有制的性质。首先,股份制并没有改变企业私有的性质。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股份制虽然提高了资本社会化的程度,但相对于过去的个人资本和个人企业,股份制不过是一种有多个私人资本共同所有的企业制度。股份资本社会化的含义,充其量也不过是减少了资本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的程度,说得通俗一点,它只不过把过去集中在极少数人的私有制化为相对分散的私有制罢了;其运营目标也是追求经济个体利益的最大化,除了关心其长期财务维持能力之外,并不承担任何“社会性”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股份制并没有使资本所有权发生真正的转移,而只是导致控制方式的转变。其次,国有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从根本上说,国有制是根据经济形式发展的需要对所有制形式进行的具体调整。这种调整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现形式更加灵活、多样。1973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陷入了经济萧条的困境。为了刺激国内需求,英、法、意等西方国家带头掀起了大规模收买私人企业的浪潮,国有经济比重开始上升。但即使在英国国有经济比重最高的1979年,其比重也只占10%多一点。80年代以来,为摆脱滞胀的压力,西方国家又纷纷把国有企业私有化和私营化,到1992年为止,英国已把2/3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这说明,国有经济从根本上是为私有经济的发展服务的。西方国家国有制的真实内容只能是全体资产阶级的公共所有制,它的基本职能是实现资本发展的总体利益。

资本主义剥削实质没有变

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甚至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母体中出现了社会主义的因素,但是,资本主义的命根子——私有制,是不会也不可能改变的。私有制不变,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基础不变,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就不会改变。首先,资本家剥削程度没有降低。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尽管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仍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但这种剥削已不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所指出的那样是“公开的、无耻的、直接和露骨的剥削”,而是变得“温和”、“巧妙”、“合法”和间接了。这主要表现在资本家获取利润的办法已不是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而主要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福利制度是战后西方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而后用于社会上收入不高的居民,以部分改善他们在初次分配中收入过低状况的一种制度。福利制度最本质的东西是为维持资本利润的增长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福利制度最为盛行的时候也就是资本家利润大幅度增长的时候。1996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公司中有18家利润的增长少则10-20%,多则在40-60%,其中微软公司高达57%。而这些大公司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要小得多。这就是说,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更大部分落入了大资本家的手中。这说明实行福利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两极分化,更不能铲除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经济根源。

其次,劳动者与雇佣者对立关系没有根本改变,战后,资本主义企业已不像过去那样把工人当作干活的机器,而是强调让工人更多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现在,企业生产的技术基础已经变成以信息技术和脑力劳动为主。企业要生产、要创造利润,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对工人卡得过死的情况,推行一些民主管理的形式,增加劳动者参与管理的机会。这确实改善了工人与雇主的关系。但是这只是部分改善而不是根本改变劳动与雇佣者的关系。虽然大多数工人从机器旁和生产线上解脱出来,但他们又陷入电脑的网络束缚之中;虽然他们被鼓励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却更多地被资本家所占有,企业内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被新的企业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更巧妙地掩盖起来了。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没有变

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没有因为西方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而有本质的改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宏观调控的加强固然克服了市场经济的某些弊端,同时又以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庞大的债务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障碍;科学技术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应用又使科学技术本身与劳动处于对立状态,带来了难以避免的严重失业;科学技术一方面创造了生产不断扩大的空间,同时又受到居民消费能力有限的束缚。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当代资本主义对自身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容纳生产力发展的包容量是有限度的,这个极限就是,私有制即便是再发展到高度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不会使它的所有制发展到全社会公有的地步,这就必定要与社会化的大生产发生不可克服的矛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